《四海中醫》紀錄片全球首播:循路中醫藥出海脈絡 繪製中醫藥文化世界地圖
「四海中醫,療癒之道。」今年11月1日,大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項目《四海中醫》將迎來其里程碑式的重要節點——經過整整一年的深度調研、全球拍攝、多線採訪和後期製作,紀錄片《四海中醫》第一季即將在鳳凰衛視全媒體平台正式與全球觀眾見面。
Read more「四海中醫,療癒之道。」今年11月1日,大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項目《四海中醫》將迎來其里程碑式的重要節點——經過整整一年的深度調研、全球拍攝、多線採訪和後期製作,紀錄片《四海中醫》第一季即將在鳳凰衛視全媒體平台正式與全球觀眾見面。
Read more由上海國民集團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香
Read more退休並不代表停下腳步,長者同樣可以活出精
Read more養和醫療集團(養和)發表全球首個以磁力共振立體定位技術,針對寡轉移前列腺癌,進行同步、全消融放射治療的臨床研究。此項研究對象均屬已轉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透過實時動態定位、精準影像導航技術,同時同步為多個腫瘤靶點,進行五次「大劑量、少次數」的放射治療。結果顯示,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三年存活率為100%,逾95%患者病情持續受控,且承受的治療副作用輕微。此項屬全球首個同類型臨床研究,期望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減少治療負擔及不便,並能有效提升生活質素。此研究報告已於2025年7月於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Oncology*上發表。
Read more【10月20日 世界骨質疏鬆日】很多人誤以為隨年紀漸長,「寒背」、變得矮小都是理所當然,因而忽略了潛在的骨質疏鬆症風險。仁安醫院骨科專科林健偉醫生指,無論是長者或40歲以上女性,都要特別注重骨骼健康,因為骨質疏鬆症並無任何徵兆,一旦跌倒即有骨折風險,大大影響活動能力。
Read more【10月29日 世界中風日】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旨在提高公眾對中風預防、治療及復康的認識。中風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機能,更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隨著科技進步,創新方式正逐漸改變大家對健康管理的想像。本地初創企業結合AI技術與e-Sport遊戲,讓長者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進行中風風險評估,並協助物理治療師追蹤復康進度。配合社區活動推廣體適能,鼓勵跨代參與運動,進一步強化預防意識,共同守護長者健康。
Read more肝內膽管癌(ICC)發病率近年持續上升,約50%的患者存活只有14個月。手術切除是肝內膽管癌主要的治療手段,但只有約20-40%的患者可以接受手術去除病變,因為大多數病例在發現癌症時已經處於晚期,術後復發率高,總體治療效果差。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提升公眾對早期非典型症狀的警覺,成為改善存活率的關鍵突破口。
Read more數據顯示,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14名女性中就可能有1人患病。隨着大眾健康意識提升,愈來愈多女性會主動關注乳房狀況,進行自我檢查,摸到乳房出現硬塊便會提高警覺並及時求醫。不過,乳癌並非總是以「硬塊」的形式出現,乳房形狀、皮膚或乳頭的細微變化,同樣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預警。
Read more中大醫院骨質疏鬆講座2025 ̵
Read more在正常情況下,心房會規律收縮,把血液泵送至心室;然而,心房顫動患者的心房則呈不規律,導致心室收縮的訊號不穩定,心跳有時速度很快,有時則會感覺心跳漏拍(像突然停了一拍)。不少心房顫動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往往到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才發現,但身體機能已大受影響,可逆轉的機會很微,而最令人擔心的,是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不容忽視。
Read more數月前藝人張晉外遊時心臟病發,需要緊急返港接受「通波仔」手術;月中亦有市民練習扒龍舟時突然暈倒,送院搶救後不治。心臟科專科王泰鴻醫生表示,猝死與心臟病有莫大關係 。其中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的病人往往在毫無預警之下,由發病至失去寶貴性命,在短短一小時內發生。心源性猝死多數由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所引致。因此,定期進行心血管檢查非常重要,是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關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