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救星丨植物奶 V.S. 牛奶 營養大不同 難取代牛奶

【明報專訊】近年興起素食熱潮,不少咖啡廳提供植物奶以代替牛奶,可讓乳糖不耐症患者放心享用咖啡。植物奶聲稱不含膽固醇、低熱量,而且低碳環保,價錢比普通牛奶貴近一倍。有註冊營養師指出,植物奶加入大量水分打磨,原有營養被稀釋。植物奶有何分類?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創會會員、註冊營養師陳可兒指出,植物奶種類眾多,如以材料種類區分,主要可分為豆奶、穀物奶、堅果奶及椰子奶幾大類。製作植物奶過程不複雜,只要清洗並浸泡原材料,再加水用攪拌機打成漿,經過濾隔渣即可。

Read more

向塑膠包裝說不!#GoNaked Lush裸裝護膚產品大行其道 為海洋出分力

【明報專訊】每逢炎夏,又是到海灘消暑的大好時機。但當看見海灘上的大量垃圾,不免令人聚焦於環保問題上,到底我們對環保的認識是否足夠?例如關於生物多樣性,就是指不同物種經過數十億年的演變,與自然環境建立了種種不同的平衡和奇妙的生態系統,但人類的發展無道卻把它一一摧毀。動物無法跟上目前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而死亡,當整個物種被滅絕後,它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導致整個生態的崩壞。例如海洋暖化問題已造成珊瑚白化,令魚類失去繁殖棲息地,導致食物鏈的斷裂及喪失更多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比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威脅有過之而無不及。

Read more

打卡必入!大白茅田捲雪浪 4月最佳觀賞時機 駛入鶴藪村變身假日農夫 體驗有機農耕

【明報專訊】踏入4月,社交平台湧現不少大白茅田的打卡相,大片草原如披上了一層白雪,十分壯觀。趁周末不妨就走開通不足2年、路况良好的香園圍公路,輕鬆自駕到坪洋村,欣賞現正合時的大白茅美態,感受附近一帶的田野氣息。第1站:平順新路-遊車河超暢快-今次自駕遊從大埔出發,經吐露港公路往新界北區,走走香園圍公路和龍山隧道,沿途可按喜好加遊流水響水塘,終點是坪洋村附近的大白茅田和芒草平原。全程約20公里,路况理想,駕駛十分輕鬆,鄉村內的主要道路也算寬闊,只要不駛進小路,難度不高。

Read more

馬蹄蟹不是蟹?Blue Blood可製試劑 食腐肉改善水質

【明報專訊】天氣回暖,到泥灘走一趟的話,可能會看見一些又像盔甲又像石頭,後面拖着一條長長尾巴的物體伏在淺灘,這些應該就是馬蹄蟹了。別看牠們其貌不揚,又老是被人誤當為蟹,其實是地球上的「活化石」,在這個行星上存活了4億年之久。馬蹄蟹可說是擁有「貴族血統」,因為牠們身上流着的是貨真價實的blue-blood。馬蹄蟹的藍血可用來測試醫療器材有無含菌,在新冠肆虐的時期,便有很多馬蹄蟹「被徵召去捐血」。

Read more

新年試新酒丨零碳雞尾酒、捌億Gin酒、本地手工啤 各有特色

【明報專訊】踏入牛年,除了穿新衫、用新銀紙外,喜歡喝兩杯的朋友,新年當然要試下新酒啦!雖然疫情下還是要小心及保持社交距離,但農曆新年還是會跟至親好友互相祝福,飲杯新年酒慶祝。你可以賀年主題酒類應節,或以傳統方式開香檳慶祝,也可以一邊喝雞尾酒,一邊種樹做善事,看看以下哪款新出品推介,適合你心水。飲零碳雞尾酒-救印尼雨林-新一年大家都喜歡多做善事,希望多積點福氣。有沒有想過,原來去酒吧喝一杯雞尾酒的同時,也是在做善事,為大自然謀福利,喝一杯雞尾酒,等於種一棵樹?

Read more

綠色生活|「一喜種田」天台都市農莊 將大自然播種入社區深耕細作 足跡遍及港九新界 致力為社區綻放綠色生機

隨著都市人漸愈推崇綠色生活,在市區內實踐種植耕作,不再是難事。適逢2021年為信和集團成立50周年金禧誌慶,因而特別為大家呈獻上「一喜種田」這個綜合綠色社區項目。這項目配合了早前落實的《可持續發展願景2030》,致力透過推廣都市耕作,拉近社區與大自然的距離。活用了城市高樓的空間,在一片石屎森林中,綻放出綠色的生機。父母也可以帶子女來簡單體驗務農生活,為子女上生態教育的一課。

Read more

回收點儲分攻略丨8種指定回收物可享「綠綠賞」雙倍積分 換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

農曆新年大掃除,不少人趁機清理家中雜物或廢舊電器。家中如要丟棄舊電器「四電一腦」(即洗衣機、雪櫃、電視機和冷氣機,以及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和顯示器),記得要依照環境保護署(環保署)規定回收途徑,切勿胡亂棄置。由即日起至2月11日,在環保署「綠在區區」及「回收流動點」提交8種指定回收物(包括四電一腦),更可享「綠綠賞」雙倍積分,可兌換麵食、日用品等禮品。

Read more

妙配食材解決自煮疲勞 營養師教你7招有營Tips

2020年一「疫」,改變了我們生活常態。無論衣、食、住、行都換上新模式。以「食」為例,為了避疫,無論擅長與否,不少人在家煮食的時間都增加了,而外出採購食物次數則盡量減少。短暫變化不難應付,可是,無人可以預計這場疫戰何時完結。在家煮食,亦出現疲勞的情况,苦無菜式點子時,甚至用上過多即食、加工食物。

Read more

鴨子出沒注意!濕地公園冬天「常客」 琵嘴鴨、針尾鴨、赤頸鴨仲有……

香港生物種類多樣,香港濕地公園在facebook專頁介紹4種經常在1月出現的鴨子,包括琵嘴鴨、針尾鴨、赤頸鴨,以及白眉鴨。牠們生活於濕地生境,且喜歡群體生活。香港濕地公園目前暫停開放,市民在家可透過照片認識鴨子的特性。琵嘴鴨。琵嘴鴨一般在沼澤或池塘等淺水區出沒,其頭部羽毛呈墨綠色,而且黃色眼睛和黑眼珠具高辨認度;其黑色的嘴部形狀寬扁,就像一個琵琶,能利用細疏狀的嘴緣,過濾水中或泥中的水草、種子和軟體動物等。

Read more

假期好去處丨巨型布藝裝置 x 手作市集 環保迎新年

【明報專訊】2020年即將過去,今年因疫情關係,讓大家學懂珍惜身邊各種人與事、我們擁有的一切。將軍澳廣場聯乘本地建築設計工作室AaaM Architects及回收物料樣辦的社會企業Made ln Sample,創造一個以「惜布」為題的巨型布藝裝置,希望宣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整個裝置由過百片布塊組成,每一片布塊都是從舊布或將廢置的布飾樣辦回收而來,再以一針一線編織連結,成為一個長達25米延綿不斷的色布彩環。整個展覽結束後,布彩環亦會拆下變身成手機布袋,中間的旋轉吊燈則會變身成20多個牆紙手挽袋,繼續為布塊延續它們生命的周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