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大灣區】深圳地鐵2號線:市民中心站 朝聖全球最大書店 走訪深圳博物館與城市規劃館 文化瑰寶間穿梭
市民中心,顧名思義,一個供市民使用的地方。
一出深圳地鐵市民中心站,你會發現這裏其實是一個市民中心文化建築群,當中不少都屬於標誌性的當代建築,包括有全球單店經營面積最大的書城、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展覽館以及深圳博物館,是很多深圳市民每周都要到一到的地方。
策劃:蘭晶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深圳書城 包羅萬有
深圳書城中心城位於福田中心區的北中軸線上,北鄰蓮花山,南接市民中心,西鄰音樂廳、深圳圖書館,東接市少年宮,是「深圳書城」品牌的旗艦店。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是現時全世界單店經營面積最大的書城。
書城一樓的中心區域主要是一個藝術設計書店,這裏包含了人文社科、語言文字、經濟管理、生活、音樂、少兒、科技、藝術、建築、時尚等各領域書籍圖冊,大都屬於經典或行業前沿,而藝術設計繪畫類書籍圖冊,則精緻大氣,隨手拿起一本,都愛不釋手。
公益文化交流之地
此外,藝術設計書店的北邊有幾排面積頗大的階梯講堂,市民可以隨心坐在台階上閱讀或小憩,這裏經常會舉辦各種書友會、新書發佈會、講座、沙龍以及如「深圳晚8點」這樣的公益文化活動,大大豐富市民的精神生活,因此書城也成為一個深受文青、藝術家青睞的文化交流社交地。例如今期藝術設計書店南邊二樓,便正在舉辦攝影展,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這些攝影師用心記錄下的一個個美好瞬間。
從階梯講堂拾級而上便來到書城的二樓,這裏非常應景的引入書法培訓、陶藝製作、樂器演奏、手辦公仔、書城紀念品、文創以及24小時書吧等各類有趣精緻的店鋪,要全部逛完這些小店也要花上小半天呢。
逛累了的話,可以在二樓多間風格迥異的餐廳大快朵頤。這裏有知名老饕蔡瀾先生推薦的點心,還有原石餐廳的牛扒可供選擇,而文華冰室和陳鵬鵬的鵝肉飯亦有不少的擁躉。
由書城直上三樓,是一個露台廣場,這個小廣場一面通往鬱鬱蔥蔥的蓮花山,一邊連接市民中心。站在廣場邊,腳下是中心書城和街上熙攘穿梭的人流和車水馬龍,放眼望去市民中心沐浴在陽光下,呈現出別樣的風采。
探討深圳文物與歷史
深圳博物館新館位於深圳市民中心東翼,是深圳標誌性大型建築市民中心的組成部分。市民中心整體造型如大鵬展翅,氣勢磅礴,而博物館自身則莊重內斂,耐人尋味。深圳博物館是一座以「地志性」為主的綜合類博物館,是深圳文物收藏和歷史研究中心。
博物館佔地面積約3.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曲折的長廊將展樓、文物庫、辦公樓和影視廳四座單體建築連成一個整體建築群。展樓前廣場寬闊,南廣場所樹立的鑄銅雕塑《闖》是深圳市標誌性的著名雕塑。庭院四周綠樹如茵,繁花似錦。展樓內裝飾以清新淡雅為主色調,展覽佈置與陳列內容相協調。
文物藏品二萬餘件
深圳博物館內現有文物藏品二萬餘件,有億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標本,有展示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古代歷史和藝術珍品,也有近現代深圳發展歷史上意義重大的歷史資料。博物館在201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新館展廳分為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民俗、改革開放史展廳、兒童館展廳等等。
為了活躍深圳市的文化生活,營造高尚的文化氛圍,深圳博物館每年除輪換出本館重要藏品外,還不定期從國內外引進許多十分珍惜的古代文物展覽和當代藝術展覽,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秦始皇兵馬俑、越王勾踐劍、子龍鼎等國寶級文物,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藝術精品。深圳博物館曾舉辦專題展覽900多個,年均20多個。喜歡逛博物館和展覽的朋友切勿錯過。
了解深圳與當代藝術
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展覽館坐落於福田中心區蓮花山下,是市民中心文化建築群落中的一座標誌性當代建築。深圳市城市規劃展長設於本館北翼,展覽面積近10,000平方米。深圳城市規劃館第一次系統性地回溯城市規劃和發展歷史,尋找深圳城市包容的人文價值,發現規劃和設計創新帶給社會的各種價值導向、梳理帶來城市有序的制度力量、激發蓬勃想像的力量。
講述海洋、大地與城市故事
在深圳規劃館的「生態文明」展區,深圳的海洋、海岸、大地與城市,會分別對你講述他們的故事,當中應用了AR虛擬現實技術,並將深圳典型的動植物「請」到館中。以內容來劃分的話,其中包括有:
灣區都市:展示了深圳典型濱水地區樣貌,除了大型模型,展區內還有一幅長達800多米的「深圳長卷」,描繪了深圳最美的城市風景。長卷在72米的牆中徐徐展開,堪稱中國之最。
粵港澳大灣區:繁榮共享灣區互聯,這個區域持續吸引人口流入,並逐漸在人口規模、產業結構、都市群發展、國際影響力等方面成就卓著,將共同建設世界一流灣區。
城市創想:無限時空自由想像,位於展覽末尾的城市創想,是一個詩意的冥想空間,你可以在這裏稍歇片刻,沉浸在由深圳的即時天氣數據轉換而成的音樂中,與星辰一般的城市發展哲思為伴,一起探尋各自心目中的未來。
深圳地鐵2號線:市民中心站
深圳地鐵2號線及4號線車站,位於深圳市中心區中軸線方向以東,在規劃市民廣場東側綠地地下,南北方向車站位於福中三路與深南大道之間。
市民中心站共設有六個出入口。
出口A:金田路、中國鳳凰大廈、海關大廈
出口B:福中三路(東)、市民中心(東)、深圳博物館
出口C:福中三路(西)、益田路、江蘇大廈、新世界中心、深圳書城-中心城、 深圳市圖書館
出口D及E:市民廣場
出口F:福崗園、崗廈西
灣。區。周。記:科技加持 未來醫療更先進更方便
上周末,和一個朋友聊到他早前想給患眼病的父親在深圳某眼科醫院掛專家號時,由於輪候人數實在太多,便轉向在一個線上就醫看病的app上預約,結果很快預約到一個很好的眼科專家,並很快就診及治療。現在這個朋友父親的眼病好了很多,朋友感歎現在網上看病太方便了。
不得不說,網上看病就醫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個醫療業的趨勢,國外有醫生便基於當今科技的發展與潛力趨勢,大膽預測了醫療行業頗多的發展趨勢。當中有幾項頗為有趣,在此與大家分享。
3D打印技術成本將大大減低
眾所周知,3D打印方興未艾,大有萬物皆可打印的態勢,小到各種日用品、設備零部件,到平時吃的牛肉漢堡、藥品,再到人體上的組織、皮膚,都可以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未來也許在社區籃球場上有一位戴着義肢的球員不幸在搶籃板時摔壞了義肢,而他需要做的,只是下場用3D打印機再打印一件適配的義肢穿戴好,便又可上場與隊友一起並肩作戰。更重要的,是這件新打印出來的義肢不超過10美元!
此外,我們知道VR是虛擬實境,AR則是增強現實,未來AR在醫療領域的運用將十分廣泛,最好的例子就是當外科醫生做手術時戴上AR設備(如谷歌眼鏡),患者的X光片和患者便可以套在一起,更具立體感,從而直接在患者身上看到病變組織的更準確位置和狀況,大大提高手術成功率。
人工智能可提高治癒率
人工智能這些年飛速發展,在醫療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例子是IBM所研發的智能型機械人──沃森博士,它可以協助醫生看病做決策,大大提高患者治癒率。這款機械人最厲害之處是可以自動檢索「柳葉刀」等各類權威資料,並自動輸入當今世界最前沿的醫療技術資訊,相對於人類醫生更加「與時俱進」,從而能夠有效地輔助醫生做判斷和決策,造福醫患。
此外,預測中還有跟人體紅細胞和白細胞一樣大小的納米細胞,將它們注入人體再通過外部控制調節,可清理血管血栓或實現其他功能等。另外,以未來人體冷凍技術來維持長壽也有可能實現,做法是將人體內血液全部抽出,注入冷凍液,再將人體冷凍,當要喚醒冷凍人時,將冷凍液抽出再注入血液即可「復活」。當然,鑒於道德與法律約束,據知只在豬身上成功試驗過。
萬物互聯與感測器
不久的將來,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而感測器在物聯網至關重要,無論3D打印、AR、納米機械人還是人工智能都會用上,所有感測器都需要電腦系統控制,所以確保電腦系統的安全與穩定也就變得尤為重要。科技是把雙刃劍,無論在醫療領域還是其他,合理應用好科技、造福人類才是科技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義。
蘭晶 Stacey
● 葡萄酒品酒師,遊歷中港,負笈英倫,品味人生。
● 不折不扣灣區人,看山玩水逛商場、雲淡風輕。
● 冀以舌尖上的溫柔,感受灣區的飲食風流。
● 透過雙眼,發掘九城的生活價值。
● 透過雙手,書寫灣區文化藝術的傳承創新。
● 透過雙腳,踏遍灣區不一樣的時空。
Youtube Channel:大灣區及內地生活
Instagram:@staceylan1710
Facebook:Stacey的葡萄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