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飯壺】保溫飯壺 vs 燜燒壺 邊個最保溫?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15款食物壺,包括8款燜燒壺和7款保溫飯壺,當中燜燒壺全部通過保溫效能測試,惟2款保溫飯壺樣本的6小時保溫效能低於50℃。消委會提醒,熱食存放溫度應高於60℃,冷食應低於4℃,免細菌繁殖增加食物安全風險。8款全數通過相關保溫效能測試的燜燒壺,售價由$130至$449不等。同獲最高總評的5款燜燒壺中,鷹牌真空保溫湯飯壺售價僅$190,媲美名牌如象印($449)、膳魔師($428)及虎牌($418)。
Read more消費者委員會測試15款食物壺,包括8款燜燒壺和7款保溫飯壺,當中燜燒壺全部通過保溫效能測試,惟2款保溫飯壺樣本的6小時保溫效能低於50℃。消委會提醒,熱食存放溫度應高於60℃,冷食應低於4℃,免細菌繁殖增加食物安全風險。8款全數通過相關保溫效能測試的燜燒壺,售價由$130至$449不等。同獲最高總評的5款燜燒壺中,鷹牌真空保溫湯飯壺售價僅$190,媲美名牌如象印($449)、膳魔師($428)及虎牌($418)。
Read more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消委會測試15款多用途殺菌消毒噴劑,發現八成樣本(12款)中包括9款說明殺菌率及殺病毒率達到99.9%或以上的樣本,表現均遜於75%消毒酒精或/及含500ppm有效氯的稀釋漂白水溶液(相等於以1:99比例稀釋含5.25%次氯酸鈉漂白水所得的溶液)。消委會提醒市民,若用於一般環境消毒,使用稀釋漂白水比消毒噴劑更經濟且效能更高和可靠。
Read more冬天天氣乾燥,要解決皮膚乾燥或痕癢等問題,不少人在室內使用放濕機或加濕器。消委會提醒,放濕機在使用及清洗時,要留意7個安全事項,錯誤使用放濕機或會造成反效果。
Read more天氣再次轉冷,保暖內衣成為不少人的必需品。保暖內衣為什麼能保暖?保暖內衣會愈洗愈暖?消委會拆解保暖內衣的4個保溫原理。1.)纖維保存空氣 消委會表示,保暖內衣的布料外層將冷空氣擋在外面,暖空氣會保存在纖維間,防止人體熱量流失。纖維間保存愈多空氣,內衣保暖程度愈高。2.)吸濕發熱 標榜能吸濕發熱的保暖內衣,原理是纖維吸收人體蒸發的濕氣,
Read more在家享受暖笠笠的熱水浴,消委會提醒要注意浴室安全,如在浴室加裝防滑墊,須留意防滑效能,避免增加滑倒的風險。消委會提供浴缸(或企缸)防滑墊的選購及防跣安全貼士。浴缸防滑墊防跣安全貼士:新買的防滑墊若有明顯摺痕可先浸暖水,或以重物壓至平整再使用。放置防滑墊前,先要確保地面清潔;放置後要用力按壓表面,確保吸盤有效吸附地面。
Read more天文台預告氣溫將跌至10度以下,不少人都會使用電熱氈或電暖氈溫暖被窩,消委會提醒,在使用和清洗電熱氈時,要注意七個使用安全事項:
Read more暖風機是冬天保暖好幫手,消委會提醒市民注意安全,說明使用暖風機時要注意 6 個事項。暖風機使用6注意:1.)勿與其他高耗電量電器共用電源:由於暖風機輸入功率較高,可達 2500W 或以上,因此不能與其他高耗電量電器共用電源。
Read more消委會測試30款口罩,發現29款樣本的平均細菌過濾效率(BFE)及平均顆粒過濾效率(PFE)均達95%以上,在日常生活中應能提供基本保護效能;惟一款口罩樣本的PFE只得86.64%,未能達到聲稱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STM)二級要求的98%或以上,甚至未能符合被認為能提供基本保護效能的一級要求。另外,3款口罩樣本檢出的含菌量較高,每克細菌菌落總數高於歐盟EN 14683的限量30。
Read more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測試18款洗衣機,包括前置式(俗稱「大眼雞」)、頂揭葉輪式(俗稱「日本式」),以及歐洲頂揭式3類型號,發現洗衣機難以同時省電又省水。
Read more消委會測試35款乾意粉樣本,發現23款樣本檢出霉菌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其中2款同時檢出赭曲霉毒素A。若攝入大量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可能會於30分鐘內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及發燒等徵狀。另有23款樣本,包括2款供嬰幼兒食用的意粉檢出微量除害劑,有12款檢出多於一種除害劑殘餘。
Read more不少安全套以「薄」作招徠,消委會測試30款安全套,發現8款產品包裝上印有「0.01」、「0.02」、「0.03」等數字,但無標明量度單位,消委會認為有關數字易令消費者以為與產品厚度有關,促供應商改善產品標示,以數字如實列明產品厚度,並提供至小數點後第3個位的數值,以便消費者比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