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背囊丨幾大才夠用?基本裝備包哪些?點揀最舒服?
【明報專訊】行山裝備中,背囊不可或缺。背囊款式五花八門,有物料超輕,有容量超大,應如何選擇?4小時路程 10公升背囊足夠 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出,背囊容量以公升作計算單位,可以按路程決定容量。一般而言,以4小時半日路程為例,一個10公升容量的背囊已足夠,如行長途或戶外過夜,最少要20公升。
Read more【明報專訊】行山裝備中,背囊不可或缺。背囊款式五花八門,有物料超輕,有容量超大,應如何選擇?4小時路程 10公升背囊足夠 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出,背囊容量以公升作計算單位,可以按路程決定容量。一般而言,以4小時半日路程為例,一個10公升容量的背囊已足夠,如行長途或戶外過夜,最少要20公升。
Read more登高遠足成為疫下的熱門活動,想行得輕鬆無傷無痛,除了講究一定體能,也需要一對合適的行山鞋,沿途保護雙腳,提供適當的承托力。然而,坊間的行山鞋款式五花八門,有防水物料,又有標榜鞋底夠軟夠舒適,價錢由數百至數千元不等,應如何選擇?美國註冊足科矯形師彭啟業表示,選行山鞋應按自己日常所行路線的難度而定。
Read more【明報專訊】疫情下,行山遠足成為不少人的消閒活動。不論是行山新手或越野高手,有時都會帶備行山杖,希望提供更多支撐,可以省力攻頂。但專家提醒,適當使用行山杖能夠慳腳力,但會用多了手力。行山杖選擇多,有重有輕,有粗有幼,是否愈輕愈好呢?
Read more相信不少人也聽過「洋葱式穿法」,究竟從內層至中層,以至外層,分別穿什麼類型的衣物?香港冬天的氣溫普遍徘徊於12℃至20℃之間,氣溫並不算太寒冷,行山時怎樣的穿搭方法才能保暖禦寒?
Read more【明報專訊】由疫情爆發至今,行山熱潮持續未退。山上人流多了,意外事故也多了,對比去年首9個月,今年同期增加了1.4倍。有山藝教練指,不少行山意外都因為事主高估了自己能力,對路線了解不足。因此今次便教大家,特別是新手,如何挑選合適自己的路線。
Read more【明報專訊】行山時,大家都會帶小食補給。
Read more攀山專家鍾建民指出,近日天氣炎熱,不少人行山時會選擇到較涼快的山澗或石澗,惟未為意自己有否足夠體力及技術應付要攀爬的路線,石澗一帶岩石亦脆弱且容易跣腳生意外。
Read more【明報專訊】天氣轉熱,但很多山友郊遊遠足
Read more【明報專訊】相信很多女性山友也遇過,當計劃好行山旅程後,卻遇上生理期,心裏掙扎是否如期出發?Vivien建議,若明知自己在生理期期間會有腹痛等不適,最好留在家中休息,「如果沒有經痛等問題,個人覺得可以如常行山,但始終女士在這段時間會較易疲憊,應選上短途及輕鬆的路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