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訓練防拗柴 練好腳力強腰腹
【明報專訊】預防拗柴及減低翻拗風險,必須從腳掌開始訓練,同時要針對小腿、大腿內外側和髖部肌肉。當髖旋轉肌有良好反應和肌力,有助穩定下肢關節,對足踝和足弓穩定度有一定作用。強健的髖外展肌肉,則有助提升在冠狀面(frontal-plane)活動穩定度,預防拗柴,同時加強腰腹穩定度。1.腳趾運動-針對腳掌小肌肉、掌板肌肉和局部伸展足底筋膜的訓練-第一階段:腳掌貼地,5隻腳趾盡量提起-第二階段:大腳趾貼地,其餘4趾盡量提起
Read more【明報專訊】預防拗柴及減低翻拗風險,必須從腳掌開始訓練,同時要針對小腿、大腿內外側和髖部肌肉。當髖旋轉肌有良好反應和肌力,有助穩定下肢關節,對足踝和足弓穩定度有一定作用。強健的髖外展肌肉,則有助提升在冠狀面(frontal-plane)活動穩定度,預防拗柴,同時加強腰腹穩定度。1.腳趾運動-針對腳掌小肌肉、掌板肌肉和局部伸展足底筋膜的訓練-第一階段:腳掌貼地,5隻腳趾盡量提起-第二階段:大腳趾貼地,其餘4趾盡量提起
Read more【明報專訊】西貢一向是自駕和郊遊的熱門地點,加上新市鎮將軍澳近年發展成熟,提供多項設施和活動,跟清水灣道串連起來遊玩,十分適合一天自駕遊:先去香港單車館公園賞花,再到大坳門放風箏,最後到布袋澳食海鮮,輕輕鬆鬆享受多元化消閒樂趣。第1站:單車樂園 兼玩攀牆放船仔-今次自駕遊選在港鐵將軍澳站出發,經寶康路到達香港單車館公園,再沿清水灣道前往大坳門,最後循大坳門路到布袋澳,全程約18公里,單計算駕駛時間,只需半小時左右,但沿途景點和活動不少,連停留時間,基本上可以玩足整天。
Read more去年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將於本年7月23日開幕。自1964年奧運起,每屆賽事的東道主均會推出為各個運動項目度身設計的圖標,冀打破語言障礙,讓圖案成為全球的共通語言。57年後,奧運會再次落戶東京,今屆大會邀請日本平面設計師廣村正彰設計奧運會及殘奧會各項目的圖標,並以1964年東奧的圖標作為設計藍本。
Read more適量運動有益身心,但有時超出能力範圍,或出現意料不及的情況,就容易發生意外。過去一年疫情,有很多人愛上行山,大花金錢添置貴價裝備,越級挑戰高難度路線,有時身陷險地也不為意;即使是經驗豐富,間中亦有關於中暑、高處墮下或突然猝死等意外報導。Marco是一名運動發燒友,喜歡健身、跑步、參加不同球類和水上運動。他坦言:「運動意外時有發生,很多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時判斷失誤就容易造成意外。」所以他教路,運動前除要做足熱身、能力及風險評估,更應預先準備一份周全的保障。
Read more【明報專訊】健身中心爆疫,不少運動愛好者轉戰戶外跑步鍛煉身體。惟有些人因跑步過量,跑至周身傷,但又怕治療期間要停跑,寧願帶痛跑也不求醫。有註冊物理治療師提醒,及早接受治療對跑步訓練影響不大,相反忍痛練跑隨時傷上加傷,宜盡早求醫。疫情下,不少人為了保持運動量而投身跑友一族,惟部分新手不得其法,以致跑出一身傷。註冊物理治療師王智鵬(Benny)指出,有個案的男子本身是健身愛好者,但因健身中心早前暫停營業後,運動量減少致體重上升。為了減磅,他開始練習跑步,差不多隔日跑5公里或以上,跑上2至3個月後,膝蓋及腳底出現痛楚,經診斷後發現患上髂脛束綜合症(跑步膝)及足底筋膜炎。
Read more【明報專訊】自去年元朗至上水段單車徑開通後,吸引不少單車新手落場參與,每到假日,各區單車徑均現「車水馬龍」狀况。不過,人和單車多了,意外也多了。以2020年11月對比前一年同期為例,單車意外增加了六成,前單車港將及單車教練蔡俊明(蔡sir)指出,意外的原因,除了技術問題,新手的安全意識也不足夠。根據運輸署的道路交通意外宗數統計,2020年11月有310宗單車意外,比起2019年同期的194宗,多出近60%。
Read more【明報專訊】香港快將踏入梅雨季節,對單車愛好者來說,輕微濕滑令路面的碎沙細石變得更危險。要留在家中作單車訓練,可考慮添置一部智能健身單車。NEXGIM的智能功率健身單車,備有嶄新的電機阻力技術,可讓用家準確調校所需阻力來訓練,同時在屏幕上可看到多項即時運動數據。密封式飛輪設計,可避免卡住衣物,以及被皮帶或齒輪等組件刮傷。
Read more【明報專訊】最近天氣颯爽,涼風陣陣,是踩單車出遊,自由自在「呢度去、嗰度去」的好日子。想隨時隨地出發,最好當然是出番部「私家車」,究竟入手邊款單車最好?是否愈貴愈好?今次請來幾個單車專家一同分享選車要訣,以及提醒不少人會忽略的重要事項,希望幫助大家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兩個轆」。選購單車,價錢當然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幾名專家都表示,人人有自己的預算,「平有平買、貴有貴買」。
Read more【明報專訊】在寒冷冬天,千萬別瑟縮一角,要多點「郁手郁腳」,提高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胡詠儀表示,長期病患及長者都建議在室內做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減低患低溫症及凍瘡的風險。伸展放鬆肌肉 保持關節柔韌,伸展可放鬆緊張的肌肉,亦可作為熱身運動,每組做10次,每天可做2至3組。
Read more【明報專訊】在新冠疫情較輕的台灣,不少運動賽事可如期舉行。歌手庾澄慶在上月以59歲之齡參加半程鐵人賽並完成賽事,贏得鐵人美譽。三鐵教練指出,三鐵不止要操練基本項目,同時要接受轉項練習、肌肉訓練,講求體能兼考心思,鬥智鬥力。只要有適當訓練,中老年人也可取得理想成績。庾澄慶在社交媒體寫道,「以1小時50分完成1/2鐵人三項……可喜可賀!可歌可泣!」網民紛紛讚好。所謂1/2鐵人三項,即是半程鐵人賽,游泳750米、踏單車20公里、跑步5公里,是奧運標準距離的一半。
Read more近年,愈來愈多人關注健康,開始投入運動。可是香港人生活忙碌,甚至午夜後才有空閒時間,而一般的健身中心大多於半夜前關門,「夜貓子」唯有望門興嘆。可幸坊間近年出現多間24小時營運的健身中心集團,24/7 Fitness是其中之一,正好填補了他們的需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