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大解構】 知多啲:愈多人感染 新冠消失機率愈小
由SARS、MERS,到今天的COVID-19,接連帶來致命威脅。同樣是來自動物傳人的冠狀病毒,為何SARS會消失,而COVID-19卻大規模傳播?
Read more由SARS、MERS,到今天的COVID-19,接連帶來致命威脅。同樣是來自動物傳人的冠狀病毒,為何SARS會消失,而COVID-19卻大規模傳播?
Read more一粒小小的冠狀病毒,究竟如何攻擊人體?答案在S-蛋白。賴貫之指出,在電子顯微鏡下,S-蛋白呈王冠模樣,「冠狀病毒」因而得名。S-蛋白會「黐住」宿主細胞受體,從而入侵人體。
Read more2003年SARS、2012年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今天的COVID-19,在過去十多年,冠狀病毒一次又一次帶來嚴重、致命的傳染病。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自去年尾在中國湖北省爆發以來,至今已蔓延超過200國家及地區,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11日宣布「全球大流行」(pandemic)。
Read more坊間流傳不少出處不明的防疫秘方、聲稱可以提升免疫力的小道消息、具創意重用口罩的心得等,五花八門的資訊在互聯網世界流動,其中有那些可以用?那些不要信?疫「堅」疫「流」請來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按他們的理解為市民作出選擇或建議,但是最終仍然是信不信由你。
Read more【明報專訊】環保組織「世界綠色組織」聯同企業推廣一款「遠紅外線」可重用口罩,聲稱口罩以金屬物料結合紡織紗線製成,能散發遠紅外線,並稱遠紅外線可消臭及抗菌,口罩需在內層夾入濾芯阻隔細菌或病毒。有學者接受查詢時對遠紅外線能消毒的功效有保留。
Read more擔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是人之常情,更遑論是癌症、糖尿病等長期病患者,事關一旦「中招」,對身體會造成雙重打擊,危險性會更大,因此不得不小心防疫!怎樣加倍小心呢?兩位專科醫生不約而同強調,暫時沒有臨牀數據顯示,上述兩類患者特別容易中招,患者切勿因為擔心疫情兼且認為醫院、診所屬高危地方而不按時覆診取藥,甚至諱疾忌醫,可能對本身病情、身體狀况造成更大影響!與其擔心病毒來襲,不如細讀醫生提供的7個抗疫日常實用Tips,因應需要隨時實戰,正面積極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Read more早於今年2月初,廣東省和本港先後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個案,兩位患者同樣患有糖尿病,莫非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中招」?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盧國榮醫生強調,現階段暫未有任何實證顯示,糖尿病人會容易受此病毒感染,不過,若患者不幸受感染,其出現危重症的機會較大,因此防疫和控糖工作都絕對不能忽視。
Read more當懷孕、分娩遇上仍在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定必令孕婦、新手爸媽十分緊張兼有萬個擔心,由佗B到分娩會否感染胎兒?出入醫院產檢、湊BB如何做到最佳防疫?疫情下坐月少洗頭、餵母乳是否都屬「高危」?一次過由兩位專科醫生專業指導:孕婦、新手爸媽防疫攻略,有以下10招傍身,兼懂得放鬆情緒,自然能夠開心迎接和照顧BB健康成長啦!
Read more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既要全心抗疫又要兼顧湊BB,會否忙亂得「雞手鴨腳」、自顧不暇呢?養和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黃嘉賢醫生提醒新手爸媽,切勿過度緊張疫情而影響了照顧BB的質素,例如擔心餵哺母乳傳染BB、稍為嘔奶已害怕BB「中招」⋯⋯不想事倍功半,便要留意黃醫生提供以下5個實戰錦囊,新手爸媽隨時都可以派上用場!
Read more在人人自危的抗疫時代,有人提防「隱形傳播者」而足不出戶、謝絕探訪;有人憂心物資短缺而盲搶;有人取消一切飯敘;有人依然無畏無懼不戴口罩、外出吃喝聯誼。家人作為密切接觸的命運共同體,一切皆互為影響,不同的防疫態度或會引起家庭衝突,該如何協調?疫情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在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外出之下, 如何在心態、生活、人際關係上找到平衡?
Read more香港正受「2019冠狀病毒病」威脅。不少市民擔心自己或親人可能受到感染,因而出現不同程度的不安、焦慮和精神壓力徵狀。這些都是人受到威脅而產生的正常心理及情緒反應。雖然不安會擾亂日常生活,但同時令我們提高警覺,執行相應預防措施去保障自己和親人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