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育兒難題】弄清沉迷上網因由 互相體諒多溝通 助化解家庭衝突

【明報專訊】在疫症蔓延下,有社福機構的健康上網支援熱線,在2021年提供超過12,000次服務,較2020年上升2.4倍,當中不少個案也涉及沉迷上網,並且帶來家庭衝突。疫情真的會驅使孩子「迷網」?面對這個21世紀頭號育兒難題,父母又可以怎應對呢?香港家庭福利會(下稱家福會)自2011年起,展開「健康上網支援網絡」計劃,並應教育局的委託,向全港中小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健康上網支援服務,同時推廣網絡安全信息。

Read more

恒生銀行捐快速測試劑予社福機構
抗疫及情緒支援熱線已投入服務

恒生銀行(恒生)早前推出「抗疫同恒」計劃,捐贈1,000萬元紓緩社會的迫切需要。為了延續關愛精神,恒生進一步將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的受惠機構拓展至更多社福機構,包括聖雅各福群會、婦女基金會及膳心連基金;透過其網絡轉贈予獨居或雙老長者家庭、基層家庭及分發給學校贈予有需要的學生及其家庭。

在「抗疫同恒」計劃下,恒生已將13萬劑快速測試、連同其他抗疫物資轉交到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恒生將總共捐出逾154,000劑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予社區。

Read more

新冠疫情|兒童染疫如何「自救」?專家教路:家長先從頭胸腹評估子女病情

【明報專訊】第五波新冠疫情嚴峻,兒童感染個案大幅飈升,令家長人心惶惶。由於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即使孩子染疫不適,都未必可獲即時治理。醫生教路,家長可先從「頭、胸、腹」評估子女病情,再採取相應「自救」方法,但倘若有不尋常或嚴重的徵狀,就要馬上召救護車送院。香港疫情蔓延,隨着整體感染人口增加,兒童個案亦不斷攀升。直至截稿前,本港累計有4名兒童疑因感染新冠病毒離世。

Read more

新冠疫情|市民收陽性短訊須填電子表格 當局將安排患者及家人隔離【附電子表格連結】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昨日(23日)早上9時開始,當市民收到化驗所的檢測結果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短訊時,短訊內會附有電子表格的連結(傳染病公眾平台:www.chp.gov.hk/cdpi),患者須填上同住家人資料,以便當局安排其家人及密切接觸者隔離。

Read more

【早日康復】中醫2處方 紓緩感冒初起及新冠輕症【附製法】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冠傑提供處方,分別適合初起感冒、喉嚨痕癢,頭痛等,或初起新冠病毒輕症患者。一般成人、長者或兩歲以上小朋友可服用,惟嚴重長期病患者或2歲以下幼兒不宜。各人體質不同,患者如感到嚴重不適,應立即求診。

Read more

失眠救星?!瑰麗酒店推出睡眠主題Dream-cation 結合護養身心元素 頌鉢、按摩、運動多元體驗

【明報專訊】Staycation去得多,Dream-cation試過未?根據資料每10個香港人中,6.8人有失眠問題,一夜無眠的確困擾不少都巿人。香港瑰麗酒店綜合康體概念推出以睡眠為主題的Dream-cation,結合多個護養身心元素,領大家走入夢境一窺潛意識,敲響頌鉢淨化心靈,還可享受全身按摩、品嘗有機食物,從內到外滋養疲憊的身心靈。

Read more

養兔新手必睇!兔仔愛談心按摩 忌抽耳朵 宜耐心學抱抱

【明報專訊】不少人對可愛動物毫無抵抗力,兔子眼大大,觸感柔軟溫暖,看到牠們,心都融化了,立即想將牠變成愛寵。但打算帶回家之前,必須清楚知道牠們的特性、起居飲食習慣,否則徒添牠們的痛苦。再者,兔子跟其他如貓或狗的寵物一樣,牠們都是寶貴的生命,千萬別三分鐘熱度,要有照顧牠們一生一世的預算,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Read more

K.O.失眠!2分鐘入睡法真係work?2大原則揀啱自己嘅「好瞓」心法

【明報專訊】網上不時瘋傳五花八門的速睡法,甚至聲稱2分鐘就能入眠,真有這麼神奇?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副教授(臨牀)陳詠欣指出,「暫時並無任何數據實證成效」。各人喜好、生活習慣等不盡相同,她建議大家先抱開放心態,嘗試不同方法,再根據兩大原則,選擇較適合自己的方法:一是容易執行,二是對自己較有效。

Read more

寵物也移民!4條Q&A睇主子是否適合移民?哪些動物長途飛行風險較高?

消委會日前(17日)發表報告,提醒若市民決定與寵物一起移民,應預先搜集資料及確保寵物適合乘搭飛機。消委會指出,年老、面部較扁、有長期病患等寵物乘搭飛機時的風險相對較高,建議飼主先向獸醫查詢寵物的身體狀況能否應付長途運輸。香港獸醫學會及香港愛護動物協會解答以下有關寵物移民的疑問。Q︰你的寵物適合移民嗎?

Read more

運動風險唔揀人 新手達人勿大意

適量運動有益身心,但有時超出能力範圍,或出現意料不及的情況,就容易發生意外。過去一年疫情,有很多人愛上行山,大花金錢添置貴價裝備,越級挑戰高難度路線,有時身陷險地也不為意;即使是經驗豐富,間中亦有關於中暑、高處墮下或突然猝死等意外報導。Marco是一名運動發燒友,喜歡健身、跑步、參加不同球類和水上運動。他坦言:「運動意外時有發生,很多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時判斷失誤就容易造成意外。」所以他教路,運動前除要做足熱身、能力及風險評估,更應預先準備一份周全的保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