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科X STEM元素】探索海下灣海岸公園 在大自然中學習 體驗海洋學家工作
【明報專訊】環境保育,人人有責。為讓小學生更了解香港海洋生態及海洋保育工作,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將舉辦周末班,參加者有機會到海下灣海岸公園探索及體驗海洋學家的工作,學習研究海水的特性與海洋生物之間的關係,並乘坐玻璃底船觀賞珊瑚群落。活動內容與常識科課程相關,並結合了STEM元素。透過在大自然中體驗學習,兒童可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對環境的正面價值觀。
Read more【明報專訊】環境保育,人人有責。為讓小學生更了解香港海洋生態及海洋保育工作,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將舉辦周末班,參加者有機會到海下灣海岸公園探索及體驗海洋學家的工作,學習研究海水的特性與海洋生物之間的關係,並乘坐玻璃底船觀賞珊瑚群落。活動內容與常識科課程相關,並結合了STEM元素。透過在大自然中體驗學習,兒童可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對環境的正面價值觀。
Read more【明報專訊】疫情陰霾下的「暑假」,小朋友除了在家食、瞓、hea之外,相信很少會外出走動,當心復課之後,個個身形暴脹,連校服也迫爆啊!不想變肥仔肥妹,是時候的起心肝做運動了。說到做運動,不一定要在室外,現在很多Apps和網上影片,都可幫大家宅在家享受做運動的樂趣,let’s go!坊間有不少免費運動Apps,但針對的玩家或難度挑戰各有不同,最近新上架的「Luca & Friends」,就是一個專門為兒童而設的運動遊戲App。
Read more中秋節將至,新城市廣場於9月19至21日期間特別呈獻大型社企市集——「Give Me Five社企嘉年華」,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攜手,一連三日帶來逾十間本地社企…
Read more科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由裘槎基金會、教育局及香港科學館聯合主辦,裘槎科學周於即日至4月30日強勢回歸,為大家帶來連串知識和趣味兼備的活動,藉著科學表演直播、實驗示範、戶外探索、迷你劇場及講座等,啓發小朋友對科學的興趣。
Read more深圳大夢探索樂園位於龍崗區萬國城,佔了整整3層,共3萬平方米,設有8大主題場景,超過300種互動設施,將博物館、樂園及科技館三合一,耗資1.5憶人民幣打造而成,同類中全深圳最大。無論你只有5歲,又或者已經「登五」(50歲)都有你發夢的空間。
Read more如何可以學好中文?近年來中文科被喻為香港中學文憑試的「死亡之卷」,不少學生因為中文科成績失去了大學入場券,老師及家長也非常關注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難以透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很多人也反對以機械操練應對考試,「語文能力需要浸出來」、「多閱讀才能增強語感」這些說法,卻往往使學生對打好語文基礎更加無從入手。若要從閱讀開始,又是否有方法?閱讀策略對於學好中文又是否有效?小學生應該開始學習閱讀策略嗎 ?
Read more在家中網上學習,也有很多資源和選擇。雖然未能完全取代面對面授課,但在這停課已久的時期,這是理想的方式。English Wise Learning Center業務發展總監黃浩麟便推介了《綠野仙蹤》網上英語課程。他說:「從網上欣賞經典文學名著學習寫作,既有趣,又鬆。科技快速發展下衍生各種學習英文的新渠道,You-Tube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工具,當然如果家長希望子女得到外籍老師的幫助,我們有各式各樣的課程通過Zoom去幫助子女提升英語水平,大家一定要加油!」
Read more新冠肺炎疫情下,學生經歷了近大半年的停課時期,資源較充足的學校能提供不同形式的線上教學,但並不是每所學校都能做到具效能的講授,更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按要求跟上進度。初小學生甚至會把上學期的知識「畀返晒學校」,九月能否如常開課仍是未知數,在疫症期間,如何讓學生溫故知新、鞏固知識?
Read more很快到九月開學,無論新 學年用什麼方式授課,應 懂的知識,要趁暑期鞏 固,未學懂的知識,更 要加把勁追落後。雖然 專注啃書可以把知識擠 入腦,但是如果家長想 子女能夠融匯貫通各類知 識,成為日後隨時隨地用 得上的知識儲備,要考慮家 居教學的內容混入STEM教學, 適當安排時間讓腦袋做「柔軟操」,亦可作為小休的玩具。 家長不要怕買錯STEM TOY,因為STEM Sir(鄧文瀚) 會教你買GRWTH教育綜合平台的STEM TOY之餘,還教你「將錯就錯」。
Read moreSkyland未來科技館是另一個可以看到科技和生活關係 的場地,是一個沉浸式未來體驗科學空間,由賽格壹城 採用現代多媒體交互技術、人工智慧、VR/MR等科 技,結合創意以及寓教於樂的理念打造而成,屬於深圳 的一個科普教育基地。當然,你能否靠它打開「腦 洞」,就要看你自己了。
Read more今天大家一分鐘都不可「失聯」的互聯網,起源是196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其前身ARPANET在1980年代是區域學術和軍事網路 連接的骨幹。 大家熟悉的GPS系統,前身是美軍研製的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 當「光纖之父」高錕在1966年取得了光纖物理學上的突破成果時,沒有人 會想到他的研究促使光纖傳輸問世,為互聯網發展鋪平了道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