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知多啲丨行山常見4大「誤區」 山藝教練教自保方法!

【明報專訊】疫情下,大家到郊野享受清新空氣,已成為新常態,但意外也隨之增加。根據消防處的山嶺搜救召喚數字,2020年較2019年增加近2倍,當中包括致命事故,如行石澗或懸崖失足墮斃。怎樣預防意外發生?今次有山藝教練細數山友常見的行山「誤區」,例如徒手攀澗,拉山友留下的繩索上落山,崖邊自拍及摸黑落山等,希望大家多加留意,避免意外發生。

Read more

行山唔同行街!出發前計體能 測試腳骨力、平衡力

【明報專訊】行山遠足,要按自己能力預先計劃路線,量力而為不逞強。怎樣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路線?平時行商場逛街一整天沒問題,行山數小時也應該是「小意思」?物理治療師提醒,不自量力,可誘發各種痛症,建議出發前計計數!計距離:評估可應付路程、受傷風險-經常說行山要按個人能力,量力而為,不要做「周末戰士」。到底如何科學化地評估自己的能力?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表示,可以參考「短期:長期訓練量比值」(Acute Chronic Workload Ratio, ACWR),衡量自己能力所及的路程,評估風險。

Read more

【郊遊好去處】跟行山老手挑戰聶高信山奇石陣 手腳並用踏石有技巧

【明報專訊】香港郊野之美,不限於青山綠水,各式維肖維妙的奇石,亦迷倒不少山友。例如登上位於港島的聶高信山,可以尋找奇特的鷹嘴石及人臉石,還可到中峽觀景台賞靚景,再漫遊香港仔水塘,細賞法定古蹟,由自然美景走到歷史建築,來一趟豐盛的郊野之旅。崎嶇沙石多-宜與老手同行-今次帶我們漫遊港島區的山藝教練史啟賢(Sky),從小已開始行山,有10多年登山經驗,3年前考得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的山藝教練資格,不時開班和帶領學生上山,對各區山徑都相當熟悉。

Read more

行山落梯傷膝?!專家教路側身落梯級免膝蓋關節痛【附示範短片】

行山的人愈來愈多,倘若行山落梯級,怎樣做才會無咁傷膝?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表示,大部分山徑梯級闊度及斜度不一,沒有扶手,行山落梯級時可側身下梯級,有助減少膝蓋承受的壓力。雷雄德解釋,落山時側身下梯級,是在使用大腿內側和外側的肌肉,有助避免重複使用同一組肌肉,對一組肌肉造成過多負荷。

Read more

行山背囊丨幾大才夠用?基本裝備包哪些?點揀最舒服?

【明報專訊】行山裝備中,背囊不可或缺。背囊款式五花八門,有物料超輕,有容量超大,應如何選擇?4小時路程 10公升背囊足夠 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出,背囊容量以公升作計算單位,可以按路程決定容量。一般而言,以4小時半日路程為例,一個10公升容量的背囊已足夠,如行長途或戶外過夜,最少要20公升。

Read more

揀行山鞋4個貼士 防水未必好 留意鞋底坑紋、硬度、同呢樣?

登高遠足成為疫下的熱門活動,想行得輕鬆無傷無痛,除了講究一定體能,也需要一對合適的行山鞋,沿途保護雙腳,提供適當的承托力。然而,坊間的行山鞋款式五花八門,有防水物料,又有標榜鞋底夠軟夠舒適,價錢由數百至數千元不等,應如何選擇?美國註冊足科矯形師彭啟業表示,選行山鞋應按自己日常所行路線的難度而定。

Read more

【行山郊遊】登龍脊行大運 無敵海景 人人可擁有

【明報專訊】龍脊,屬行山初哥必選路線,易行又近市區,最重要是風景超美。旅遊天書LonelyPlanet就曾選龍脊為「香港最佳遠足路線」之一,很多旅客也專誠為此來港。新年行大運,我們找來野外定向教練鍾子健,帶我們由土地灣出發,先看奇石「肥老鼠石」,再去龍脊觀景台打卡留影,之後到訪軍事遺蹟東旅指揮部,最後到有猛鬼橋之稱的大潭峽石橋尋幽探秘,行程豐富。

Read more

行山杖丨行山杖選擇多 「1字頭」好握 「7字頭」夠支撐 物理治療師教你揀

【明報專訊】疫情下,行山遠足成為不少人的消閒活動。不論是行山新手或越野高手,有時都會帶備行山杖,希望提供更多支撐,可以省力攻頂。但專家提醒,適當使用行山杖能夠慳腳力,但會用多了手力。行山杖選擇多,有重有輕,有粗有幼,是否愈輕愈好呢?

Read more

漫遊長洲丨跟住長洲人行山 拜訪一級文物玉虛宮、小長城睇奇石

【明報專訊】提到長洲,即時聯想到太平清醮、美味海鮮,其實行山也是個輕鬆有趣的選項。找來山藝教練兼長洲居民史啟賢,帶我們漫遊小島,先到北眺亭欣賞海景,再到小長城看奇形怪石,最後到張保仔洞打卡留影,享受悠閒之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