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營養師親解
「糖友」飲食迷思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若血糖控制不穩,便容易引發各種併發症。因此,許多糖尿病人(糖友)在飲食上都要步步為營,甚至以為此生都「無啖好食」。中大醫院高級營養師張智良指,要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糖友需要在藥物、運動及飲食三方面配合,只要做到營養均衡,亦可好好享受美味可口的食物。
Read more糖尿病是慢性疾病,若血糖控制不穩,便容易引發各種併發症。因此,許多糖尿病人(糖友)在飲食上都要步步為營,甚至以為此生都「無啖好食」。中大醫院高級營養師張智良指,要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糖友需要在藥物、運動及飲食三方面配合,只要做到營養均衡,亦可好好享受美味可口的食物。
Read more一旦初確糖尿病,十居其九的患者第一時間都
Read more【明報專訊】為喚起社會對糖尿病的關注,香
Read more【明報專訊】本周四是端午節,又是吃糉應節
Read more香港不少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都市病,例如心
Read more紅菜頭低卡路里高纖維,含多種營養有助抗氧化、降血壓、護心血管。加拿大註冊營養師黃穎琳表示,按每人每日宜進食2至3份蔬菜,建議紅菜頭每日進食上限為一杯紅菜頭(約136克),約為1至1.5份蔬菜。她提醒,紅菜頭毋須每天進食,宜均衡飲食攝取不同營養;腎功能欠佳、血壓低、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勿進食過量。
Read more愛飲湯水滋潤,又想吸收到食材營養素?澳洲註冊營養師劉嘉豪(Jim)比較滾湯、燉湯和煲老火湯,講解三種湯的營養,又建議健康湯料,煲出有營滋味湯水。Jim表示,食材的水溶性維生素例如維生素B及C,會在烹煮加熱過程流失,脂溶性維生素例如維生素E、礦物質等則較能保留在湯水中。
Read more【明報專訊】素食給人健康的印象。植物性食物大都是高纖、低脂和低熱量,且不含膽固醇,不但增加進食時的飽肚感,亦有助預防便秘和體重上升,並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另外,蔬果和豆類富含抗氧化物和植物化學物,適量進食能增强抵抗力,減低患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機率。然而,亦有人認為素食會引致營養不均。究竟素食是否健康?以下5類植物為本飲食習慣,容易造成營養缺失嗎?
Read more水蜜桃當造,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葵涌)健康及生命科學系署理高級講師、英國註冊營養師黃蘊芝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講解水蜜桃益處,提醒大眾注意水蜜桃糖分不少,不宜吃太多,糖尿病患者更要慎吃。
Read more【明報專訊】一個人是肥還是瘦,單看磅數、身形未能準確判斷,原因是脂肪和肌肉含量才是關鍵。坊間的家用脂肪磅,功能愈出愈多,除了測量體重、體脂肪率,部分還聲稱可以測出內臟脂肪、肌肉量、骨重量、水分等。簡單站在磅上,便得出各項身體數據,當中涉及什麼科學原理?邀來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測試不同量度體脂的方法,哪一種最準確?家用脂肪磅又是否信得過?
Read more荔枝當造,食物安全中心一向有提醒市民食荔枝的注意事項,例如:勿空肚食、一般人一日不宜食逾10粒。食荔枝5個注意-1.一般成人每日吃荔枝最好控制在300克以内(即約10粒),兒童一次不宜吃超過5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