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凍啊】保暖注意3部位 焗肉桂茶驅風散寒暖胃【附製法】
天文台今早錄得8度低溫,長者、小朋友、體弱者尤其要注意保暖。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冠傑提醒,保暖最重要是保護頭部、頸部和膝頭,宜戴帽、頸巾,以及不要讓膝蓋外露。他又建議焗肉桂茶,有助驅風散寒暖胃。林冠傑解釋,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匯,頭頂一定要保暖,其他3個需注意的穴位包括:頸背之間的大椎穴、喉嚨的天突穴,可令身體暖和,肩和頸不易受風寒,而女士則要注意膝部的血海穴。
Read more天文台今早錄得8度低溫,長者、小朋友、體弱者尤其要注意保暖。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冠傑提醒,保暖最重要是保護頭部、頸部和膝頭,宜戴帽、頸巾,以及不要讓膝蓋外露。他又建議焗肉桂茶,有助驅風散寒暖胃。林冠傑解釋,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匯,頭頂一定要保暖,其他3個需注意的穴位包括:頸背之間的大椎穴、喉嚨的天突穴,可令身體暖和,肩和頸不易受風寒,而女士則要注意膝部的血海穴。
Read more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標誌春季的來臨。註冊中醫葉麗斌表示,立春正值冬天與春天之間,濕度和溫度差異大,天氣乍暖還寒。春季草木生長,肝氣生發上升,此時宜養肝。飲食方面,可選用辛甘發散的食物,令潛藏的陽氣再次蘇醒,有助陽氣生發和升散。葉麗斌提醒,酸味食物如山楂、檸檬等有收歛的作用,會窒礙陽氣的升發,不宜吃太多。
Read more【明報專訊】剛剛過了二十四節氣的小雪,終於感受到微微寒意,此時總想喝點酒暖暖身。嗜甜的江浙人愛吃香氣撲鼻的酒釀丸子,糖桂花甜入心,再配上軟糯丸子,吃後身子自然和暖起來;勤儉的客家人則愛用黃酒先燉一鍋熱騰騰的客家雞酒,再用釀酒時剩下的甜酒糟燜一隻大肥雞補身。大江南北,各有不同的酒釀文化,但不約而同的是,大家都愛酒釀帶來冬日暖心滋補的感覺。
Read more小雪是二十四節氣的冬天節氣,小雪日照時間
Read more白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秋天節氣,註冊中醫徐澤昌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時表示,白露後早晚稍涼,加上降雨減少,天氣漸變乾燥,燥邪易耗傷人體津液,出現唇乾舌燥、口渴、皮膚乾燥甚至爆拆等徵狀,此時養生應「養陰防燥」,滋陰潤燥為主。
Read more今日(23日)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註冊中
Read more夏天炎熱,在戶外待一會已經汗流浹背。註冊中醫胡玘君表示,出汗是正常現象,惟如果常出大汗,或出汗時有強烈汗臭味,她建議4個紓緩方法。胡玘君提醒,若有不正常出汗的現象,如開冷氣睡覺仍出大汗,宜盡快求醫。1.少吃濃味辛辣 吃酸味食物助斂汗-濃味食物如葱和蒜、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等,都有可能引致體味,辛味食物亦會令人易出汗。胡玘君稱,夏天可以多吃酸味食物,如檸檬水,有助斂汗。
Read more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夏季節氣,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去年的報告發現,夏至是該年度最多蝴蝶物種的節氣。香港濕地公園的蝴蝶園是賞蝶的熱點,在陽光充沛的日子,遊客都能夠觀賞蝴蝶飛舞的盛況。漁護署回覆《明報》電子平台組查詢,介紹6月夏至期間會於濕地公園出沒的9種蝴蝶。
Read more今日(21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滿,天氣愈發炎熱,雨水較多。註冊中醫鄧蕙盈指出,一般香港人脾胃較虛弱,容易受濕氣所困。小滿節氣前後養生要留意3大方面:一是皮膚病,濕氣重易引發和加劇濕疹、牛皮癬、香港腳等皮膚病,患者要注意多祛濕、養膚和護膚;二是莫貪涼飲冷,酷熱時不少人喝凍飲、吹冷氣,這樣會傷害脾胃,脾胃虛弱者尤其要避免;此時與腹瀉相關的疾病亦會增多;三是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辛辣燥熱或油膩食物。
Read more立夏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意味春天結束。今日(5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夏,註冊中醫鄧蕙盈提醒,養生方面要注意與心血管相關的疾病,因心氣與夏氣相通,心氣旺會造成失眠,宜多加留意。心火旺易致失眠、生痱滋、濕熱等-鄧蕙盈表示,由於立夏氣溫升高,早晚溫差較大,濕氣日益加重。尤其夏天人體蒸發的水分較多,容易因出汗令身體津液耗損,令血液濃稠,因此要特別留意心臟及血液循環的問題。鄧蕙盈提醒立夏勿讓心火過旺,否則會出現失眠、生痱滋及出現濕熱等狀況。
Read more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春天節氣,代表一年之始。今日(3日)是立春,註冊中醫胡玘君表示,春回大地,惟天氣未完全變得暖和,仍有寒氣,早晚較涼,中午暖和。春天對應肝,因此立春期間宜養肝、護肝和疏肝。胡玘君指出,暴怒傷肝,立春時應保持心情愉快。胡玘君稱,春天需要升發陽氣,可食辛味食物如蘿蔔、韭菜、紫蘇和葱等。她推介適合在立春進食的三種食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