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乾潤肺利咽 中醫提醒:無花果乾含果糖難消化 胃病糖尿患者勿多吃
無花果乾是常用煲湯食材,亦可焗水飲用或作乾果零食,無花果乾有什麼益處?註冊中醫葉麗斌表示,無花果乾有清熱生津、潤肺利咽等效用,惟她提醒,無花果乾果糖含量較高,質地亦偏硬,糖尿病、肥胖者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Read more無花果乾是常用煲湯食材,亦可焗水飲用或作乾果零食,無花果乾有什麼益處?註冊中醫葉麗斌表示,無花果乾有清熱生津、潤肺利咽等效用,惟她提醒,無花果乾果糖含量較高,質地亦偏硬,糖尿病、肥胖者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Read more常說秋冬宜多吃梨,但其實吃梨是否真的有養生功效?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中醫劉明佩指出,從中醫角度而言,秋天燥氣當令,與人類的肺臟相應,所以每當轉季入秋,很多人會出現咽喉乾燥、乾咳、眼口或鼻膜不適,甚至出現鼻黏膜出血或痰帶血絲等情况,而梨子屬性涼的水果,有清熱降火、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緩解這些秋燥徵狀。
Read more【明報專訊】骨質疏鬆症可謂長者「無聲殺手」,由於骨質密度隨年齡下降,縱使骨骼外觀沒有明顯變化,骨骼內部結構卻愈來愈鬆散,稍一不慎便會骨折,嚴重影響日後的生活質素。從中醫角度,通過補腎健脾,再配合飲食、運動養生強壯體魄,有助維持骨骼堅固,減慢骨質流失,以及減低骨折風險。
Read more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天節氣,寒露之後,近日早晚天氣變得稍涼。註冊中醫鄭智仁建議可做適量運動如登高遠足,鍛煉身體和預防秋乏。有謂「寒露腳不露」,鄭智仁提醒要注意下肢保暖,以防寒邪侵襲,建議按兩個足部穴位,有助下肢以至全身加強防寒保暖作用。
Read more今日(8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寒露,註冊中醫鄭智仁指出,寒露氣溫較上一個節氣白露為低,惟本港氣溫變化沒有北方那麼明顯,維持早晚偏涼、中午氣溫略高的天氣。他提醒,寒露時秋燥較明顯,飲食可以柔潤為主,有助預防燥邪,建議可進食5種滋潤食材。
Read more落枕(俗稱「瞓捩頸」)相信不少人都試過,落枕引致肩頸膊痛,嚴重更會令頸部僵硬、動彈不得。落枕的成因是什麼?秋冬是否較易落枕?註冊中醫張勇講解落枕的成因,並教大家紓緩落枕及預防方法。
Read more今日(22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秋分,天氣漸變夜長晝短,溫差逐漸明顯,氣溫漸涼。註冊中醫周穎欣表示,秋分時期燥性乾澀,易傷津,而肺喜潤惡燥,秋燥最易傷肺。
Read more【明報專訊】疫情之下,罩不離身,焗出滿臉
Read more酷熱天氣會消耗體力和津液,令本來身體機能已經脆弱的長者容易出現乏力、氣喘、頭暈、口乾等不適。從中醫角度,炎熱和大量出汗耗損正氣和津液,補氣和生津是夏天常用的保健養生方法,再配合日常起居飲食的調整,可以減低大熱天時出現不適。
Read more夏天期間,不少人愛喝酸梅湯。註冊中醫鄧蕙盈表示,酸梅湯味酸收澀,可解暑生津,具斂肺止咳及澀腸止瀉的功效。酸梅湯含烏梅,烏梅性平味酸,可以下氣及除熱煩滿;製作酸梅湯時,如適當加入山楂及甘草等材料,亦有助腸胃消化,吃火鍋時都可飲用。她提醒,酸梅湯偏酸,較易刺激胃腸黏膜,容易胃痛,一日最多喝500至1000毫升;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勿加過多冰糖,孕婦則不宜飲用。
Read more二十四節氣芒種,天氣悶熱翳焗,腸胃容易出現不適。註冊中醫鄭智仁表示,芒種時節天氣濕熱未能出汗,會造成暑濕、易感疲倦、食慾不振等情況。他建議,芒種期間飲食宜清淡,並可按4個穴位提神祛濕。
Read more